2022-04-15 09:00:22
底着色工艺及底着色剂
在木器的全封闭涂装中,一般溶剂型木器涂料的涂装工序大致为:基材—底着色—底漆—面修色—面漆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,会根据基材或涂装效果选用不同的着色方法及着色剂。如做深色效果(如咖啡色)时,底着色可采用格丽斯着色,根据不同基材或着色效果选择是否在擦格丽斯之前做头度封闭;在做浅色效果(如桃红色)时水性工业漆色精,底着色可直接用色精加稀释剂修色水性色精厂家,然后做头度底漆。若基材颜色差别大,还须在修色前用绿水(稀释剂加色精调色)对基材修色,使基材的颜色基本一致。在上述涂装工艺上,水性木器涂料与溶剂型木器涂料是一致的,不同的是,在使用溶剂型木器涂料做浅色涂装时,一般要在修色前做头度封闭,这样可使着色后的基材颜色均匀清爽,而采用水性木器涂料时纯水性色精,若先做头度封闭底,则底修色会因为水的张力较大而难以润湿基材;不做头度封闭底,则底色会因为毛细管对着色剂吸收程度不同而颜色不均匀,清爽性较差。实际生产中,一般不做头度封闭,若对底色的清爽性要求较高,则可先做头度封闭底纯水性色精厂家,然后用一些醇类溶剂(如乙醇等)稀释水性色精,进行底着色。在采用该类着色方法时,一般要在着色后喷涂头度底漆,对颜色进行固定,头度底漆施工时不宜过厚和喷湿,否则着色剂会返渗入底漆而出现发花。头度底漆完全干燥后,可直接喷涂底漆,一般需2~3道底漆。
向水性化发展
现在世界涂料品种结构向着减少VOC等方向发展,水性涂料是其中发展方向之一。中国传统的溶剂型涂料比重逐渐下降,水性涂料的发展速度也很快,但聚乙烯醇类低档品种仍占较大比重。提高水性涂料的质量、开发新的品种是巩固和发展水性涂料的重要环节。重点研究和开发应以共聚乳液、胶涂料为主,并争取在耐久性、漆膜平滑性、丰满度、施工性、装饰性等方面有所突破;对于已较成熟的环氧乳液、水性聚氨酯的水性基料应继续研究具有的水性涂料,满足部分的特殊要求。
纺织品染色大货与小样之间的色差要怎样控制?
在实际生产中,染色大小样完全无差异是不可能的,应采取有效方法予以纠正。
一、清洗法
1、冷水清洗
棉及其混纺交织物中,棉组分经直接染料或活性染料染色后,出现浮色或色泽萎暗,一般采取继续水洗,或在水洗浴中添加0.5-1L防沾色清洗剂LEFIMIN(莱菲敏)水洗。若水质硬度偏高,可加入0.5~2g/L的螯合分散剂加以改善。忌用混浊的江河水或硬度较高的深井水。
2、温水清洗
涤纶混纺交织物染色时,所用染料和助剂品种多,可采取40℃水洗,以利于沾染到织物上的残留物溶落。纤维素纤维采用直接混纺染料染色,若大样整体得色比小样深一些,经温水洗一遍后得色即可相近,在一定程度还能提高色牢度。
3、热水清洗
热水清洗大多用于酸性、直接和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绸或合纤及其交织物。若得色偏深,需去除染物1~2成的染料,可采取70~80℃热水洗。丝织物热水洗浴中可添加0.3~0.5L的平平加0(匀染剂);涤纶、锦纶等合纤混纺交织物,则可加人0.5~1.0L的修补剂或染色载体。由于热洗浴中添加的助剂量少,织物只需用流动水洗至室温即可。如染色织物采用阳离子固色剂和柔软剂等处理,在热洗浴中追加2~4L分散剂DAM。热水洗(修复)原则上在原染色设备上进行,如尼丝纺、醋酯纤维及其交织绸类卷染后,若改用溢流机(绳状)热水洗,会使织物产生折皱。
二、助剂追加法
1、追加电解质
(1)用直接染料染纤维素纤维,染色大样深度往往不够。若染浴中尚有染料,可追加1.5—5.Og/L电解质(NaCl、Na2SO4)促染。这对盐效应直接染料,如直接耐晒黄3RLL、橙(L、大红BNL、红4BL、红玉RNLL、紫BL、蓝BL、B2RL、天蓝G、翠蓝GL、绿5GLL、绿GL、灰4GL、灰GB等十分有效。对于温度效应直接染料,则还需保持一定温度。
(2)用酸性染料染蛋白质纤维,或用碱性染料或阳离子染料染腈纶,染色大样出现颜色过深或色花时,可追加3~6g/L
Na2SO4,予以褪色或匀染。
2、追加醋酸
(1)用酸性染料染蚕丝、羊毛等蛋白质纤维,如染色大样偏浅而染液中尚有余色时,可追加O.5—2mL/L的98%醋酸促染。追加前必须关闭蒸汽阀,用1O倍冷水稀释后,在染物运转时缓慢加入,以避免造成新的色花。
(2)用K型和KN型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,若大样偏深,可追加2—3mL/L的98%醋酸,于90—95℃处理3Omin,促使染料部分断键而消色,一般可减浅20%左右。
(3)用碱性染料染丝绸或用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,若大样偏深,可采用2~3mI/L醋酸,在4JD一60℃的温水浴中处理2O~30min,使染料溶解而减浅20%~30%。
卜小姐
0769-26981989
13825715535
36789790
twlitian@163.com
广东省东莞市万江街道四联商业路二街2号108室